image

 

 

 

書名:依戀障礙   

  作者: 岡田尊斯 

  出版社:聯合文學

  出版日期:2016/09/10

這本書介紹了依戀型態的分類、他們分別的特徵、會遇到的困難,以及依戀關係形成的關鍵,更用了用幾個有名的人物做例子,如:夏目漱石、太宰治、柯林頓、歐巴馬、賈伯斯等讓整個描述更加生動。內容我會就我知道的相關心理學知識做一點補充,若有錯誤請指教。

  • 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 :(嬰兒)

這個理論由John Bowlby 提出的,由陌生情境的實驗,對數個嬰兒進行的實驗,若對內容有興趣可以點選我下面的參考資料。當照顧者短暫離開時、有陌生人在時,孩子的心理安全程度,由這些嬰兒的表現可以反映出和照顧者的關係,當中大致上可以分成

安全型secure attachment
焦慮型anxiety resistent attachment
逃避型anxiery avoidant attachment
紊亂型disorganixed attachment
除了安全模式,另外三個被稱為不安全模式。而這些分類到現在也變得越來越多元越精細,畢竟這些情況怎麼能用少數幾個類別是分類,他是像是光譜象限一樣的關係。
  • 依戀形式(大人)

早期的依附模式經過成長之後會發展會依戀形式,而成年人的依戀形式則大略可分為安全型、焦慮型、逃避型。

出生後六個月到一歲半為依附關係建立的關鍵期,若在這個時期沒有建立好的依附關係,會對未來成年的依戀形式造成長遠的影響,也就是依戀形式的修復是不容易的,再者依戀形式也會在人生的各個層面造成影響,也因為如此,依戀形式也被作者稱為人的第二基因。

  註:關鍵期critical period: 指個體在身心發展過程中,重要的時期,錯過難以彌補。如在胚胎發育時的決定性別,或是社會化思考能力。

而在發展心理學上,用敏感期稱呼會更恰當,關鍵期可以說是: "生理上已經具備,對環境刺激也最敏感,若沒有成功發展,往後也難以彌補"

但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則是:"某一年齡階段對某種行為的形成特別重要,而個體身心狀態也最適於學習該種行為,此一年齡階段即稱為該種行為的關鍵期。如果關鍵期過了,行為的學習效果就要事倍功半。"

      資料來源: http://terms.naer.edu.tw/detail/1315438/

man walking on street

圖片來源: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4kbeSNph0Bo

生理因素

環境對依戀形式的影響很大,但也有一些生理因素影響:D4多巴胺受體基因突變

、48-鹼基對VNTR、血清素轉運體突變等等,也會造成心理上的改變。

  • 依戀障礙

依戀障礙: 無法建立依戀或對誰都能建立親密關係,難以拿捏人我距離,容易受傷缺乏安全感。其中又可再細分為逃避型跟焦慮型。

-逃避型: 難以回憶起悲傷的事(腦部抑制反應,試圖逃避內心的苦惱糾結),遇到困難、心理不適較不會尋求幫助,甚至會減少社交,對人際常表現出不在意無所謂的樣子,希望不受束縛。對事物盡量保持理性,對情感反應較遲鈍,不善表達自我。被要求幫助會產生憤怒感。但也因為能夠⸢切斷情緒的影響⸥,而多半在事業學業上有卓越表現。

-焦慮型: 悲傷的記憶極為強烈,較難回憶美好的事,感情上容易過度黏膩,且容易墜入情網。極度在意他人看法。希望被愛,又同時害怕被拋棄。因此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傾向尋求其他人的溫暖。

-安全型: 對悲傷的美好的回憶能想起的比例差不多

-恐懼逃避型: 想愛又不敢愛的極度矛盾複雜型,易受傷情緒不穩。想和人友善相處,但到和人建立親密關係又會感到壓力很大,此類型的人多經歷過嚴重童年創傷。

許多精神病症常會伴隨依戀障礙,像是過動症、憂鬱症、反社會傾向等等,沒那麼嚴重的也會呈現在我們與人的關係裡,可能影響學業表現,當然還有不健康的感情關係,可以說是造成許多問題的潛在原因。

 

tilt shift lens shot of red flowers

圖片來源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xImPXD6bn9U

書中也提及修復依戀關係的方法:

1.彌補兒時的不足,和照顧者和解也和自己和解

  所有人的童年基本上都是不完整的,因為我們的父母自己也是不完美,他們小的時候可能也沒有得到安心和照料,我們不能期待他們給我們"適當的照顧",但如果我們一直深陷於這個泥淖中鑽求牛角尖,就真的走不出來,也無法真正好好地去看看這個世界。找到自己的內在小孩,試著用自己旁人的角度去安慰他,發生任何事都不是你的錯,同時也明白照顧者可能的難處,這並不是要你產生甚麼罪惡感,或是要你為他人著想而壓抑不表達,就去說吧,說出你的情緒,你的感受,找到情感的來由,和過去的自己和解。

若是真的涉及重大事件或是心理難以承受的時候,記得適時地向外求助,找朋友或是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
2.安全堡壘的建立:找到一個讓你安心的人,他可以保證保證安全感、有同理心、有回應性、穩定性,且能讓你無話不談的人。

3.找出事情的優點,恢復對自己的肯定

關於這點,覺得可以寫感恩日記,雖然聽起來很老套,不過可以去試試看。試著記下每天值得感謝的事情,每天練習,冥想之類的也不錯,對自己沒有自信,覺得無法好好愛自己的人,可以去看看我上一篇文章<覺醒練習>相信你也會得到新的體悟,以下是連結:

https://ngpslisa.pixnet.net/blog/post/556610873-%7B%E6%9B%B8%E7%B1%8D%E8%A7%80%E5%BE%8C%E6%84%9F%7D%E8%A6%BA%E9%86%92%E7%B7%B4%E7%BF%92

 

期望我們都可以越來越好,對來越從容。

 

 


參考文章references:

泛科學的依附理論文章: https://pansci.asia/archives/99774

書籍:心理學導論,危芷芬著

博客來: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27453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兔子<白薯君 的頭像
    兔子<白薯君

    風的呢喃,生活筆記

    兔子<白薯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